壓鑄技術壓鑄件的尺寸、形狀分析顯微鏡
可以想象,由于壓鑄件的尺寸、形狀、材料多種多樣,再加上選
用的工藝參數又很多,一個壓鑄過程不會與另一個壓鑄過程完全一樣
。既使是同一個壓鑄件,在生產中斷后再重新出現相同的壓鑄過程,
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人們必須致力于從許多的觀察中找出一般通
用的規律,既使這些規律在理論上還未完全成熟,但至少可用于同一
類的壓鑄件上。
以上從發展角度簡要地敘述了壓力鑄造的技術問題,下面將詳細
地敘述內澆道的大小、尺寸和形狀的選擇,然后根據技術水平,再詳
敘橫澆道的設置、形狀和變化。
內澆道的大小
內澆道的最重要任務是,形成良好填充壓鑄模所需的最佳流動狀
態。如果不考慮所出現的壓鑄新技術(如精、速、密壓鑄法),型腔填
充在壓力鑄造和普通鑄造方法(例如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和低壓鑄造
)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在普通鑄造方法中(為簡便起見稱之為重力鑄造)
,金屬液由比重和澆注高度形成的各種比壓作用下流入型腔,填充型
腔的金屬流速很小,并且在填充完畢時金屬液仍保持其液態溫度。這
種填充是根據“轉換器”的原則進行的。
壓力鑄造則完全是另一種情況。由于壓鑄模是由導熱性良好的金
屬材料制成,其溫度明顯地低于壓鑄金屬的熔化溫度,為’了避免金
屬液在填充過程中凝固,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壓鑄模的填充。由于流
入速度很高,填充金屬具有很大的單位體積能量,這樣金屬液可以迅
速地流完全程,在與限制流動的模壁相遇時,形成很大的沖擊壓力。
這股沖擊壓力直至金屬液凝固前都在發生作用,但在金屬凝固時便消
失了。因此,內澆道的大小,即內澆道的流入截面積必須與流入速度
相適應。如果內澆道過大,型腔的填充過于迅速,使空氣和由潤滑劑
揮發的氣體來不及排出,將會使所生產的壓鑄件產生缺陷。同時,內
澆道過大增加了從壓鑄件上清除橫澆道的困難,因為這些橫澆道不容
易折斷,必須切斷,有時甚至需要鋸斷。這樣就提高了壓鑄件的生產
費用。如果內澆道截面積過小,延長了填充時間,在填充過程中金屬
液過于冷卻,同樣會使壓鑄件產生缺陷。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當內澆道的大小一定時,改變作用在熔液
上的壓力和沖頭速度,有可能明顯地改變金屬液的流入速度。在重力
鑄造時,一般只能在小范圍內改變鑄造壓力,用此來改變流入速度;
與此無關的鑄造速度是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