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物原生結構碳酸鈣沉積物化石樣本分析顯微鏡
沉積物原生結構
文石或“蒸發礦物”如白云石、硬石膏、石膏、重晶石、天青石、石
鹽等,也可以作為碳酸鈣沉積物的粒間膠結物,而且這些膠結物還可以交
代顆粒。這些膠結物可能比一般所認為的還普遍些。蒸發礦物的膠結物,
其生成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種“海洋的鈣質層”的生成作用,因為其孔隙水
上升的機理與大氣成因的地下水上升的機理是相同的,而鈣結層就是這樣
形成的。所不同的是只不過潮上坪臺地沉積物中的孔隙水是海水而不是大
氣水罷了。甚至在沒有共生的蒸發巖層的情況下,在潮上坪臺地沉積物孔
隙中也可以沉淀蒸發礦物,這就說明其鄰近的海水含鹽度尚未達到極高的
數值。
在大多數的海灘巖和海灘坪臺的沉積物中,石鹽是不存在的,這是潮
汐沖洗作用的結果。潮汐的沖洗作用包括低潮時石鹽的沉淀作用和下次高
潮或季節性高潮水期間的溶解作用。不同地區的海灘巖中的膠結物是不同
的,這可能是由于在膠結物沉淀以前,海灘沉積物孔隙中孔隙水類型的不
同昕致。文石和方解石是兩種重要的膠結物,但是,海灘巖中的文石膠結
物,當其暴露在大氣水中時,最后都會轉變成方解石。在某些碳酸鹽沉積
中,石膏、重晶石和天青石等都是局部的膠結物,石鹽也是一種膠結物,
白云石也可以作為碳酸鈣沉積物孔隙中的膠結礦物。
重結晶作用:對于還不了解的作用,如原生結構的消失和大量的相互
交叉的晶體的形成,常用重結晶作用這一機理來解釋。在細粒或粗粒的沉
積物中,都可以發生重結晶作用。重結晶作用也可以是選擇性的(僅一部分
物質重結晶),也可以是完全的(所有物質都重結晶)。選擇性的重結晶作用
通常發育在灰泥出現的地方,其結果是文石質點轉變成嵌晶狀的、粗粒的
、清潔透明的亮晶方解石。為了區別于重結晶作用形成的、由灰泥轉變而
成的亮晶方解石,有的學者用“淀晶方解石”來指那些清潔透明的方解石
膠結物,有時它們難以分辨。
其他物質(主要是硫酸鈣和石英)被碳酸鈣交代的作用
由硫酸鈣和石英顆粒被碳酸鈣交代而形成的石灰巖雖然不常見,但很
重要,因為它們不但成因特殊而且常與自然硫礦床共生。
1.硫酸鈣向方解石的細菌轉變作用
以有機質為食料的還原硫酸鹽細菌,在其破壞硫酸鈣(如石膏和硬石膏
)的作用中獲得氧,當二氧化碳(由于細菌的反應來自有機質,或是外來的)
與氧化鈣(由于細菌的反應從硫酸鈣中析出)相結合時
2.石英顆粒的碳酸鹽交代作用
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白云石、菱鐵礦、鐵白云石等常交代石英顆粒
。交代作用最適宜的位置是接近砂巖體的上接觸面,或者砂巖體的上傾尖
滅處;在這些位置的透鏡體中,尤其有利。砂巖可通過交代作用而轉變成
石灰巖,雖然不太常見,但比一般認為的要廣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