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植物研究顯微鏡
缺錳癥狀 缺錳的主要癥狀是:
(1)幼葉的葉脈間黃化。
(2)失綠以后往往伴隨著形成壞死組織的斑點(diǎn),使葉子顯得凹凸不平。
— (3)植株矮小得多。
許多植物對低錳水平是敏感的,特別是燕麥,大麥稍次。
防治措施 葉面噴施結(jié)合土壤施錳效果更好。需用水溶性化合物,
如硫酸錳(含錳28—30%)是主要的一種。土壤施用時,與過磷酸鈣混施比
單施效果好。
用量
土壤 每公頃用20—30公斤硫酸錳,于種植前施下。·
噴施 每公頃用5—10公斤硫酸錳加水1000公斤。
錳過多 在新南威爾士州,通常由于錳過多而造成的錳毒比缺錳重
要得多。毒害往往發(fā)生在酸性土壤,因此施用石灰使土壤pH值升高到5,5
以上,就可克服錳毒。
牧場應(yīng)考慮選用對高濃度錳抗性較強(qiáng)的牧草品種。紫花苜蓿和藹草對
高錳反應(yīng)敏感,而黑麥草,地三葉草、白三葉草等非常耐錳,生長良好。
在那些地方,紫花苜蓿和藹草就生長不好。
氯(C1)
氯是晚近確立為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認(rèn)為它可以激活某些酶
,影響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葉綠素的形成和植物組織的持水能力。 ;
·
沒有充分證據(jù)表明,氯對上述的任何·—種功能是專一的。就氯的主
要作用即其與水分的關(guān)系來說,它也不是專門起著調(diào)節(jié)滲透壓的作用。
’
絕大部分植物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氯,但從未報道過大田作物需要施氯
。
可測出降水中的含氯(主要是氯化物)量,其總量隨降雨量增加而增加
,同時越靠近海,降水中的含氯量越高。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絕大部分農(nóng)業(yè)
區(qū),全年每公頃可能有5公斤左右的氯化鈉隨雨水落到土壤。這個數(shù)量大大
超過降到附近海上氯化鈉的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