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與土壤吸水率顆粒計量微觀分析顯微鏡
田面灌水法
用田面灌水法把水分配到田塊中去,要求將水集中到一處使灌水速率超
過土壤吸水率使水漫流過罡面。這就與噴灌灌水法相反,后一法中總要水灌
得比吸水率慢。田面灌才法,設計得妥當并妥善地在合適的土壤和地點上采
用時,可具有與噴灌相等的效率。要使田顧灌水法正常地發揮作用,其灌水
速率一定要高到能夠很快就使水漫流到全部田面,以避免在田塊某一處發生
過量的深層滲漏。然而灌水速率又不宜太快以致發生土壤沖刷。做到妥當
漸平衡,就是地面灌水系統設計者的目標。
地面灌水法還可根據灌水時蓋有水層的土壤所占的比側再分為兩組。淹
灌法是以全鄙土壤蓋水為準;溝灌法是把水分配到溝中去,只有一部分土壤
有水覆蓋,其余土壤的濕潤要靠水在非飽和土壤中流動或調整。淹灌濩水法
用任何一種淹灌法灌水時,土面的全部淹沒導致空氣被封閉在土中。當水分
在重力和基模吸力作用下在土中下移時,被封閉的空氣非逸出不可;否則要
受壓縮,氣壓就要增加直到水的入滲被滯緩或擋阻。封閉的空氣常常有一部
分冒泡穿過土壤和水逸出,然而形成冒泡所需的壓力可能已足以顯著地影響
吸水率。因此,促成土壤吸水率變動因素之一就是在灌水當時的條件下,封
閉空氣能從土壤剖面逸出的相對難易。從田中水溝放水淹灌這種灌水法是
用水溝引水到田中不同部位;逐段從水溝放水,讓它漫遍全田。沒有土埂、
小溝和皺紋地面來導引水流。采用此法灌水時,水就沿最陡的坡面下流,流
速依坡度和灌水強度而定。如要普通淹灌法能滿意地作用,田塊的坡度必須
小而均勻,足以避免水流匯集沖刷成槽。灌水員對土壤狀況必須十分瞀黨,
隨時改變水流大小,改變放水口位置,讓水以一定速率蓋滿全田,使水的吸納
足夠而不致有任何地點產生過量的深層滲漏。灌水員如不警覺和集中精神,
這種灌水法就會造成大量的田面流失、過量的深層滲漏和配水不均勻。在
同田塊中這些不利情況都可同時發生。由于有這些問題,這種灌水法常是效
率低的,既費水又喪失土壤。它之所以能被繼續采用可能歸因于田地的初期
投資較小以及不愿意改變舊的做法。在土地、水費、或人工較昂貴的地方,
土壤與地形也適合之處,用帶埂條畦灌水法( Border Strip Method)或水平
格田灌水法( Levelor Contour basin Method)等有控制的淹灌法常是有利
的。如田地坡度太大或吸水率太高,則噴灌系統是可取的而不是帶埂條畦法
或帶埂格田法。如土壤極易結殼,最好采用溝灌系統。有控制的淹灌法理想
地適用于土壤深厚而透水性中等,而且(1)田面接近水平或坡度緩,至少可沿
一個方向整平;(2)結構穩固,濕潤時,結殼不嚴重;(3)入滲率中等而不過高
等情況帶埂余畦灌水法田塊劃分為30到60英尺寬的長畦,用矮埂作為畦邊分
隔開來(圖167)。長畦在兩邊翅之間是水平的,水向前流動
時可蓋滿整個畦寬。沿畦長方向,要有緩坡,水可順畦流下。水從供水溝放
入畦內緩慢流向田的末端,邊流邊濕潤土壤。放進單畦的流量大小決定于土
壤的入滲特點、作物的性質以及畦的大小。表層疏松、底層多孔的土壤,入
滲率大,要求窄畦和較大的水流。底層較不透水,而上層入滲率也低的土壤,
適用較寬較長的畦,進畦水流也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