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結構土粒、砂粒、巖粒微觀檢測顯微鏡
土壤結構的定義
土壤結構一詞曾用來包括廣泛不同的概念,這些概念往往是含混不清的
。從形態學的觀點看來,土壤結構定義為原始土粒(砂粒、粉粒、巖粒)排列
成復合土粒或土團(團粒),土團可以相互分開,并且具有與相同質量未團聚
的原始土粒不同的性質
從土壤學的觀點看來,與結構有關的一些因素,比團粒的大小和形狀更有
意義:如,由團聚作用造成的孔徑分布,濕潤時團粒的穩定度和干燥中能夠再
形成團粒的能力,以及牙粒的硬度等;它們都較團粒的大小和形狀更為密切
地聯系著土壤一植物關系。
土壤團粒和它們的排列影晌著與土壤空氣、土壤水、機械阻力和土壤溫
度等有關的主要土壤特征。雖然這些總的關系許多年前就已經知道了,但是
目前仍然沒有根據測定團粒的大小和穩定度、來定量地表示上述土壤性質
的理論或試驗方法。于是,求助于測定各種土壤物理性質,如透氣率、入滲
率、容重、通氣孔度、穿透率、斷裂系數和其它可做為顯示土壤結構特征
的類似測定。上述測定在確定土壤的特定物理性質上(如透氣率在土壤和大
氣間氣體交換潛在速率上是有用的尺度,斷裂系數在判斷土壤結皮的趨勢上
是有用的尺度)是極為有用的,然而,企圖用這些測定表明土壤結構本身的特
征是否合理和適當,是可懷疑的。
由于農業土壤性質受團聚度和團粒穩定度兩方面的影響,所以要考慮團
聚情況對這些性質的作用才有意義。我們也關心團粒的形成和影響其穩定
度的條件。此外,結構良好的士壤易于散碎,干時容易耕翻,濕時也不粘著。
土壤結構的表現
土壤結構影響植物的生長是通過它對土壤空氣、土壤水、對根和干的機
械阻力以及對土壤溫度關系等方面的作用,而發生的。結構單元濕時保持其
形狀的穩定性是重要的,因為穩定的結構單元保持土壤中的空氣空隙,才能
使水易于滲過土壤和防止發展通氣問題。如土壤結構是穩定的,一部分孔隙
在土壤開始干燥時就立即為空氣所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