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鹽巖是含鹽礦物地質特征礦物分析顯微鏡
蒸發鹽巖是含鹽礦物一類巖石,如硬石膏、巖鹽。顧名思義,這類巖
石普遍認為是由富鹽液體蒸發形成。
多年來大家都公認,蒸發鹽巖主要是鹽類在沉積物和水的界面處沉淀
或結晶形成的。蒸發鹽巖在顯微鏡下可見交代結構,說明成巖作用廣泛存
在。由于蒸發鹽礦物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因而這種變化是可以預料的。
蒸發鹽巖總的地質特征
蒸發鹽巖十分可能形成于富鹽鹵水。鹵水可由海水濃縮、蒸發、凍結
生成,也可由地下殘留的同類流體生成。次生鹵水可在有雨水滲濾并溶解
早先形成的蒸發鹽巖的地方生成。
蒸發鹽巖成因的早期研究工作,是探討海水蒸發而形成的鹽類。主要
注意力放在研究蒸發作用各階段和各種特定溫度形成的礦物的成分和體積
上。這類研究記述了兩個主要事實,一是大量海水在封閉系統內,能形成
體積可見的蒸發鹽巖,二是蒸發鹽巖組中所見的鹽類其百分含量有所不同
。
換句話說,在第一種情況下,l,000米高的海水柱,可蒸發形成14.8
5米高的鹽類柱。但許多盆地蒸發鹽厚達幾千米,因此,要求有大量海水去
蒸發,這是不可能的。
圖47是正常海水中所見鹽類的百分含量,和北海二疊紀哲赫斯坦盆地(
Zechstein basin)鹽類百分含量的比較。
對于上述兩項事實,有個很有吸引力的解釋:蒸發鹽巖組出現在封閉
式盆地(silled basin)。觀察到的事實是,蒸發鹽巖組都見于海的通路受
到限制的盆地。如北海酌哲赫斯坦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