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質料經過變化成煤的過程-化石礦物研究顯微鏡
煤
煤的植物成因是沒有疑問的,因為煤不僅含有可以辨認的植物殘余,
而且也能找到明顯的植物聚積物質,例如泥炭,經褐煤、真正的煤,一直
到無煙煤。從泥炭,褐煤,到腐植煤,最后到無煙煤,這個系列稱為“煤
的系列。 (coal series)。煤在系列中的位置稱為煤的牌號,因此,褐煤
就是最低牌號的煤,而另一端無煙煤則是最高牌號的煤。煤的自然外貌、
物理性質和化學成份,隨煤的牌號而變化,其應用性能如發熱量、結焦性
、透氣潛力等也跟著改變。因此,煤種牌號的知識,可作為煤的用途指南
。
植物質料經過變化成煤的過程,稱熟化(maturation)或成煤作用(coal
ification)。熟化發生在兩個階段,泥炭階段和埋藏階段。在熟化階段,
植物質料遭到生物化學分解的作用。當其被埋藏時,覆蓋層載荷和溫度都
會逐步增加,產生動力熱熟化(dynamothermal maturation),這樣,泥炭
慢慢地就變成了煤。泥炭階段是形成煤層的先決條件。
在正常情況下,植物死亡時暴露在大氣中,最初被氧化分解,也能被
不同生物,特別是真菌和喜氧細菌所分解。但當植物殘體聚積在高地沼澤(
swamp)或泥沼環境時,由于水的飽和,需要氧氣的腐爛作用,很快就會耗
盡水中的氧氣。喜氧細菌死亡,替而代之的是厭氧細菌。厭氧細菌的活動
無需氧氣,但它與喜氧細菌一樣,有同等能力來分解有機物質。由于高地
沼澤和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