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酸鹽砂成巖晶體組構微觀分析顯微鏡
影響石灰巖成巖作用早期變化的常見類型之一。
許多石灰巖的成巖晶體組構,與上述情況有顯著差異。它們清楚地記
錄了成巖作用全然不同的歷史。細研究這些變化是不可能的。但
對其中有些變化現在將作概略介紹。
我們已經談到不同碳酸鹽砂的機械破碎,這種破碎是由于表面覆蓋層
載荷的壓縮作用造成的。但在某些石灰巖中,壓縮作用似乎是因顆粒沿其
接觸表面相互溶解造成的,這種壓溶作用,已在敘述石英砂時談到。在顆
粒的某一接觸點,晶體格架很可能因受壓而拉張。這種拉張會因方解石的
溶解而消除。鈣質碳酸鹽就這樣釋放出來,并作為鄰近空隙的膠結物再沉
淀下來。接觸點的張力可用下面的簡單辦法表示出來。拿兩塊塑料,把它
們一起壓在兩片偏振片之間,當兩個偏振片的振動方向正交時,如把兩塊
塑料壓在一起,可以看到從兩片塑料的接觸點散射出光性張力的陰影。
; ;
在海百合灰巖壓溶發育的地方,常可看到海百合小骨片并非總是消溶
。局部地區,某一小骨片可能被深深的溶化,而其本身只有輕微改變。每
個小骨片生前都是單一方解石晶體。方解石晶體在所有結晶方向上的溶解
能力并不相等,這可從方解石斜方形解理浸泡在弱酸里慢慢溶解看出來。
沿方解石晶體的軸向,解理面溶解很快,但在晶體主面方向,溶解則很慢
。因此,可以預期那里兩個小骨片若以這種方式接觸,即一個小骨片的方
解石晶體軸對著另一個小骨片晶體的主面,那么后者將先溶解而與前者壓
溶在一起。
小骨片接觸處的壓溶,通常不延伸到周圍的膠結物。這說明壓溶在巖
石膠結之前就已開始。常有的爭論是,鈣和碳酸鹽離子在接觸點處因溶解
而釋放,并在鄰近孔隙空間以方解石形式再沉淀下來。因此吉巖石逐步膠
結的過程是和壓溶同時發生的,當進一步壓溶受到抑制時,就到了另一個
階段。壓溶本身必然減小孔隙度,但作為膠結物的溶解狀態的方解石伴隨
著壓溶重新分布時,對孔隙就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