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織物光澤度測量技術-光澤度測量儀
織物的視覺風格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織物二維表面對視覺的刺激,二
是來自織物三維造型形態對視覺的刺激。其中,來自織物二維表面的刺激又
分成三種類型,一是來自色彩的刺激,一是來自表面光澤的刺激,一是來自表
面紋理(形貌)的刺激。本節將先對其中光澤感的內涵與物化問題進行說明,
其他幾種視覺風格的物化問題隨后再分節進行說明光澤感的形成光澤來自
光線在物體表面的反射,所以按物理學的概念,反射率的大小應是表征光澤
的工具,反射率大,光澤強,就是光澤好,反之,就是光澤差。但就消費者而個
光澤很強的物體也許并不切合他的消費需要,甚至還有反感,這就是說,很強
的光澤并不一定能使它獲得好的光澤感,也就是說,物理概念上的光澤好不
能等同于感覺效果上的光澤好。從感性消費的目的出發,消費者所認可的好
與壞,應該是指來自物體表面反射光的刺激形成的感覺效果的好與壞,顯然,
這就是光澤感。根據紡織品的消費特點,光澤感應和反射光在物體表面的以
下五種表現形式有關:
(1)來自不同反射方向的反射光量的總和,它形成物體表面的總亮度
(2)不同反射方向的反射光量之間的大小差異,它形成物體表面亮度的方
向間差異。
(3)反射光中內部反射光和外部反身光的組分比例,因為來自內部的反射
光表達的(指光譜組成)是物體色,外部反射光表達的是光源色,所以在由它
們組成的總反射光中,當這兩部分反射光的組成比例不同時,光澤的質感便
有差別。
(4)在同一光照下,因纖維與紡織品表面形態的非均一性而引發的亮度微
觀差異,它將通過對感官的不均勻刺激,對光澤的顯微質感產生影響。
(5)來自內部的反射光因已在纖維中經過多次折射,其反射光將會因波長
與折射率的制約而產生色散,不同的色散程度會使光澤具有不同的“彩度”
這五種表現形式中,(1)(2)兩項主要是從“量”的角度來表述光澤感,(3
(4)(5)三項主要是從“質”的角度來表述光澤感。其中的(1)(2)(3)是最
重要的三種基本表現形式,一般通過這三種形式提供的物理數據就可以對光
澤感作出間接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