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鹽水泥制成型不同配比樣品分析顯微鏡
一般將集束狀纖維切成約25mm長,纖維摻量為其他干料重的2—5%
。纖維摻量太大會造成搗實困難,但若先用手工分層搗實,每層25mm
厚,接著用附著式振動器振實,這種方法最簡單有效。從預拌材料到
制成產品的四種主要方法介紹如下。
重力成型法
盡管澆灌方法與一般預制混凝土的某些方法相同,但玻璃增強的預
拌料在開口模或雙邊模中可用于很薄的斷面。雖然含纖維的拌合料比
大多數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差,但一般用附著式振動器也足以使其流
動,而用插入式振動器效果不佳。裝飾的集料飾面也可用此法產生,
如同普通的預制混凝土一樣。
壓制制成型法
已用壓制預拌料生產出10mm到20mm的薄平板,壓力在0.15MN/m
。到10MN/m。之間。 從模板面的一面或兩面采用紙氈過濾,并靠真
空脫水。但是需在水中加入增稠劑,以防含纖維的拌合料在均勻注滿
模板前脫水。
典型的拌合料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填料及3級矽,壓制前
的水灰比約為0.8。 固體材料的重量比為普通硅酸鹽水泥, 并摻
少量的聚乙烯氧化物或甲基纖維素外加劑。這種拌合料能加入11—22m
m長的玻璃纖維1.7—2.5%(為千料重)。
形狀簡單且表面裝飾良好的構件已用這種方法生產,并能馬上脫
膜。